GitaGopinath 习近平 俞敏洪 倪虹 冷友斌 刘元春 刘强东 刘永好 刘爱华 周鸿祎 姚洋 屈宏斌 张晓 张礼卿 张青松 拜登 易宪容 普京 曹德旺 李家超 李想 李斌 李迅雷 林毅夫 林泽昌 汪小菲 潘功胜 王毅 胡锡进 董宇辉 董建国 蔡崇信 袁亚湘 袁海霞 贾跃亭 赵燕菁 迟福林 邹澜 郁亮 郑栅洁 雷军 韩文秀 高善文 黄仁勋 黄晓庆

迟福林:以经济转型升级,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

民营经济一直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为了进一步激活民营经济这“一池春水”,7月19日,被称为“民营经济31条”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正式发布。不久后,一系列针对民营经济的相关措施密集实施,包括民营经济发展局被批复设立、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以下简称“民营经济25条”),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等。

而随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举措陆续细化落实,今年以来,民营经济发展呈现边际改善态势。

今年前10个月,以人民币计价的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2%,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53.1%,比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成为稳外贸的突出亮点。第二产业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民间投资增速较快,前10个月同比增长9.1%。

不过,面对着国内需求不足、融资难等问题,民营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接下来,该如何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的信心、壮大民营经济这支“生力军”?为此,时代周报专访了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迟福林。

时代周报:如何看待“民营经济25条”出台的时机?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为民营企业以及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哪些机遇?

迟福林: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回顾这45年,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最重要的时代成果之一。

这45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表明,第一,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活力的重要条件。民营经济推动形成了竞争性市场,激发了巨大的经济活力,并成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

第二,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比如,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第三,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平台,吸纳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第四,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

今年7月19日发布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从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政策支持、法治保障以及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等方面,提出31条意见。近日,相关部委又发布《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

总的来看,在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变化,我国宏观经济形势面临短期困难,企业经营困难增多的特定背景下,系列政策的出台会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中央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战略都很明确,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关键要在执行中将中央反复强调的“两个毫不动摇”破题落地。

时代周报:进一步提振民营企业的信心还需要哪些措施,从政策的角度来看如何让企业有更好的获得感?同时让政策真正落地见效、惠及企业?

迟福林:我国拥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和1.7亿户市场主体这一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大市场。问题在于,当前各方尤其是社会资本对发展的信心有很多疑虑,发展预期弱化,市场主体活力不足。

“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是被很多民营企业家称为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的“三座大山”。尤其疫情发生以后,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十分困难,甚至不少民营企业倒闭,这有发展环境的问题,又有政策的稳定性问题。

从现实情况看,目前,行政直接配置资源的范围仍然过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相对较多,在平等保护产权、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例如,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普遍高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回应民营企业的真正需求,当务之急和关键,在于务实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政策问题、预期问题、信心问题,真正建设市场化、法治化的发展环境,使民营企业形成良好的发展预期。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为重点的市场化改革,仍然需要在关键性、基础性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要以公开市场、公平竞争、平等保护,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比如,以强化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创造民营经济发展的公平竞争环境。将“公平竞争”作为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特别之举,增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以发展混合所有制为重点扩大社会资本参与,在垄断行业尽快向社会资本推出一批重大项目,让社会资本有盈利的预期。

再比如,以平等保护为重点,形成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在立法环节,加快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的基础上,推进产权保护由民营企业向民营资本拓展;在司法环节,真正实现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同等对待,一视同仁、依法保护;在执法环节,针对性的解决行政执法“一刀切”等问题。

时代周报:在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等形势下,爬坡过坎中的民营经济,应做怎样的改变以焕发更强活力?民营企业该如何提高自身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

迟福林:2016年,我到浙江与70多位民营企业家座谈。座谈会上,有企业家的一句话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他说“过去我们都是做钢材的、木料的,现在都改成做动漫、做高科技产品。”我坐飞机出差,还一个民营企业家跟我讲,他把几千米下深海的海水提炼成淡水做化妆品。

这令我感觉到,无论是一个地区,还是一个企业,往往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因此,我写了一本书《赢在转折点》,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从浙江的实践看,民营经济嗅觉灵敏、抓机遇、敢干敢闯,谁能转型得好,并产生新的成效,谁就能赢得未来。比如,从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看,2022年,浙江民营经济增加值是2002年的十倍,占GDP比重达到67%。截至2022年年底,浙江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额,占内资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额的70%以上。

从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的实践看,2022年浙江全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比92.3%,高于全国90%的平均水平。2021年,浙江民营企业平均研发强度为3.1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8个百分点。

我们一定要把各类发展环境创造好,在法治的基础上,使人能够实现自身价值并融入整个创新发展,使企业主体能有良好的发展空间,由此形成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流动、创造活力充分迸发新局面。

时代周报:今年似乎听到很多企业都在谈困境和生存问题,怎么看待这种现象?明年会好吗?

迟福林:当前,一方面,我们的确面临短期经济增长的困难和矛盾。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估计到2035年,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有望由目前的30%左右,提升到50%-60%;服务型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有望由43.16%提升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有望由47.7%提升到65%左右。

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也是未来10-15年实现5%左右经济增长的最大底气。

要看到短期矛盾困难,也要看中长期的潜力。从趋势看,我国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城乡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转型升级蕴藏着巨大的内需市场,是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的最大条件。

这需要进一步深化有利于释放民营经济活力的市场化改革,需要对社会资本在未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有个基本估计,需要推进有利于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的结构性改革等。

(稿件源自:时代财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